两会建言 | 关于停车场无人驾驶;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完善农村充换电设施等

2025-03-18
1

伴着春天的步伐,2025年全国两会闭幕。代表委员既聚焦“国之大者”,又着眼民生关切,建真言、谋良策,既谈解决问题的“金点子”,又讲谋划未来的“好声音”。让我们来看看提了什么建议……

建议

开展停车场无人驾驶试运营

何小鹏
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何小鹏认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落地还处于起步阶段。他提到,在低速自动驾驶领域,特别是停车场景中,我国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应用条件。

何小鹏建议,在整车硬软件条件具备,并且云端可安全监管的情况下,允许开展停车场无人驾驶低速泊车和低速取车的能力评估和试运营。参照汽车远程升级(OTA)备案管理模式,在满足相关国家标准的前提下,经工信部审批备案后,导入或推送无人驾驶泊车功能,从而提升消费者“最后100米”的出行体验。

他表示,通过限定场景的无人驾驶先行开放,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适应和认同的过程,实现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混行的软着陆。同时,通过审核备案和批量推送的探索,不断优化相关标准,积累管理经验,推动无人驾驶技术产品商业化落地,实现从低速到高速、从封闭到开放的逐步发展。

建议

保障住宅区充电桩建设

石炳启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河间市兴村镇大庄村党支部书记

一是保障住宅区充电桩建设。建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牵头,加快研究出台全国性的存量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标准规范,推动相关配套政策尽快落地实施。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同步规划建设充电桩,推动固定车位的充电桩应装尽装,切实解决居住区充电难题。

二是出台电动汽车充电车位管理法规。由城管、公安部门牵头,制定详细的公共电动汽车充电车位管理规范,明确禁止燃油车长时间占用电动汽车充电专用停车位。在充电桩停车位醒目位置施划“新能源汽车充电专用”标线,便于识别和管理。对于违反规定占用充电桩专用车位的非新能源车辆,依法依规予以处罚。可参考部分城市已实施的成功经验,设立专门的监管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三是强化高速公路充电基础保障能力。由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将充电设施纳入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规划和强制配置标准,从规划层面保障充电设施的合理布局。建立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公路、电网、充电运营等企业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吸引社会主体发挥各自优势投资建设高速公路充换电设施。将充电服务纳入节假日高速公路出行保障方案,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和资源调配,确保新能源汽车用户安心出行。

建议

厘清职责细化充电桩运行管理

张海荣
全国人大代表、九江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公交驾驶员

张海荣提交了《关于规范室内充电桩运行管理的建议》,建议完善充电桩建设、验收和运维的全链条管理制度,厘清监管部门权责、填补监管空白,形成既要“建好”也要“管好”的安全治理闭环。“解决好充电安全的隐忧,才能保障新能源车产业发展和居民绿色出行无后顾之忧。”张海荣表示。

在标准制定方面,张海荣认为,应提高新能源车地下停放场所的消防标准,针对新能源车火灾的特殊性(如动力电池热失控引发的高温、有毒气体释放等),在建筑防火、安全管理等方面制定专门的强制性规范。例如针对易燃易爆的特点,提高地下车库的设计标准,独立设置充电区,配备防爆墙与泄爆口,配备独立排烟系统,并配备定向淋喷等针对性的消防设施。同时,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对充电桩产品的认证管理,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在安全监管方面,张海荣建议,明确划分电力、消防救援、住建等部门在充电桩安装、运行中的监管职责,细化充电设施的质量审核、综合验收及运行监管工作,建立协同监管机制,避免出现监管空白;推广标准化、常态化的日常运维机制。例如,设置地下停车场温控监测系统,搭建“车-桩-网”一体化监测平台,实时监控电池状态、充电温度等,对异常情况提前预警,整合消防救援部门、物业、车企数据,实现火情快速响应。

建议

推动全国移动补电车应用 破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

姚金健

全国人大代表、国轩高科试制工程院机加部总监


第一,加大对移动补电领域科技领军企业的扶持力度。建议设立国家专项投资基金,支持关键技术和材料研发,鼓励企业打造新能源产业链。同时推动“政产学研用”创新模式,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攻克核心技术难题。

第二,加大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力度。对移动补电设备的研发、生产及农村地区设施建设提供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支持,对“车网互动”“错峰补电”等创新模式的企业予以运营奖励。

第三,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和政策配套。将移动补电设施纳入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规划,为新建社区保障安装条件,并制定统一的技术和安全标准。

第四,强化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设立国家级研发基金,突破快充技术、智能调度和电池利用等关键领域,支持“光储充一体化”模式及供应链本地化。

第五,优化市场环境和消费激励。将移动补电设备纳入“以旧换新”政策,对终端用户购买和使用服务予以补贴,并推广相关产品的绿色信贷,提升市场接受度。

第六,拓展国际竞争力和标准输出。对通过国际认证的设备给予费用支持,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通过“一带一路”提升“中国解决方案”的全球影响力。

建议

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互联互通,鼓励车企开放智能生态

雷军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一、推动充电设施互联互通。

公开调查信息显示,充电已超越续航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首要因素,提升充电体验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建立统一平台,推动车企和桩企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用户能在统一平台获得可用充电桩的信息,避免闲置或低效使用。同时制定统一的超充设备技术标准、通信协议,优先推进新投建、核心商圈以及高速公路等稀缺资源地段存量的大功率快充桩互联互通。

二、开展车载硬件技术协议标准化建设。

汽车作为重要的智能移动空间,用户对车内驾乘体验的要求日益提高,尤其对车内空气环境、影音娱乐,交互沟通等场景体验更加重视,但配套产品较为匮乏,不同品牌分别定义,缺乏统一标准。建议有关部门组织行业共同制定汽车车载硬件和终端设备的接口标准、软件通讯协议规范,提升生态开发者开发和创新的积极性,增强同类型产品在不同品牌和车型的适配度。

三、鼓励车企开放智能生态。

日常生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迎来智能化趋势,出行、家居、办公等更是主流智能场景,并有望融为一体。建议国家引导汽车行业借鉴智能家居模式,推进行业内外共同制定车联网的有关技术和标准,实现多场景智能终端产品互联互通,促进用户在车内外智能体验流畅切换,实现汽车产业生态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社会数字化、网络化的持续普及。

建议

乡村请多建一些充电桩

李雪平
全国人大代表、眉山市太和镇永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进一步完善农村充换电设施项目办电“绿色通道”,涵盖电网接入支持、办电周期要求、服务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确保政策可操作、可落地、可持续。
一是由电网企业、地方政府组建专项工作组,对当地乡村充换电设施情况和办电需求展开深入调研,开设该类项目办电“绿色通道”,详细通告其实施流程、办理周期、反馈渠道等办电须知。定点定期加强农村充换电设施建设项目办电过程指导帮扶,统筹推进“绿色通道”实施。
二是分类施策简化审批流程,保障“绿色通道”办电进度。对小型充电桩项目推行备案制管理,简化审批流程。
三是在农村电网规划中结合乡村发展特点和用电需求,提前预留充换电设施接入容量,便于后续建设,也避免重复改造。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