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9日举办的“2016中国城市静态交通论坛”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资深教授彭培根院士就“生态文明、生态建筑与静态交通 矛盾与和谐的辩证”这一主题进行了演讲。
彭培根
加籍华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资深教授,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优秀外国专家奖章获得者,广东省静态交通协会高级顾问。彭培根参与过的主要项目有:厦门总体规划、武汉金银湖新城规划、广州新白云机场规划及部分重要建筑设计,深圳华侨城规划等。
周总理在上世纪50年代对中国的城市建设有句大智慧的讲话,后来一直被定为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那就是“中国的城市建设应当是:实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再注重美观”。因为如果能建成节约大量土地的立体停车库,就是能达到“实用和经济”的要求!如果车库的结构能做得很科学,“四两拨千斤”本身就是一种结构美!这样就能符合生态文明和生态建筑的理念。将停车问题的矛盾就能从矛盾变成了和谐了!
但是80年代以后,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有了很多的钱,又想突出政绩,就慢慢地把“在可能的条件下注重美观”这句话给抛到脑后了。习主席2014年在“中央文艺工作会议”上提出,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和当年周总理提出的中国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我们应当奉为珍贵的哲学理念。同时习主席在这个基础上,又有了更新的更宏伟的发展理念。那就是中共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这个五大发展理念也是静态交通建设的基本原则。它为中国的城鄉建设和生态文明起到了承先启后的,是绝对有创意的而且结合目前中国实际国情,可操作性比较强的。
2010年,我曾向国务院提出“北京市用摇号来限购汽车”建议的事。这件事与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和静态交通规划和设计,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了解。我是从国防和民众疏散的角度向国务院建议的。因为涉及到一个城市的道路的密度够不够让一定数量的汽车来跑,都是有相对应的国际规范比例数据的。平时是城市交通拥堵和污染的都市病;战时更是要命的军事和百姓的疏散问题!后来两个半月就被国务院采纳和落实了。
国际上对国际大都会城市道路的密度的要求是:在城区范围内的道路面积的密度要在25%以上。但是就以北京为例,2010年的道路的密度只有16.3%! 北大清华这一带,到了上下班高峰期,机动车的速度比走路还要慢。这个两大最高学府的城市街区,都成了巨大的静态交通停车场。清华大学和北大两大学府的面积是6.72平方千米。按《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文件》的要求,这个面积内应该有6.72平方千米x 8千米 = 53.76千米的道路。但是因为这两个最高学府校内道路不开放,外单位来车只能走一个门,根据卫星测算出来,周围的道路只有12.4千米!短了41.36千米!这就是城市交通的肿瘤,战时是军事的障碍!是违反十八大生态文明政纲的事实。因为这两个学府逼着市民绕道,就要浪费时间和汽油,增加了碳排放量!战时就会嚴重影响国防交通和疏散的障碍!
在国务院批准了我的限购汽车的建议后,汽车工业局找来一些专家写文章和报告反对我。我指出, 2000年以来所有外国或合资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年利润,最低就有22%,最高在30%以上!而在他们自己的国家,汽车公司的年利润极少超过8%。这样道路密度远远不够国际基本标准,而汽车仍然疯狂地销售!一旦有任何战事发生,所有的汽车都只能停在马路上,大家步行疏散!全城的道路都会变成一个巨大的“静态交通停车场”,在2010年北京每年有48万辆车报废。它的一半就是24万辆。现在北京每年只准通过摇号购买24万辆新车! 2017年起,北每年可以增加的机动车辆数量,将会只有15万辆!
欧美国家和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基本没有超过120米的街区。国际大都会城市的道路密度都在25% 到28%以上。华盛顿的道路密度甚至达到41%!。台湾被日本人占领期间,从德国请来了规划大师。所以台湾的城市街区从台北到高雄都是 40米 x 120 米。因此他们的道路密度都在20%到25%以上。大陆的城市如果早期是英国人、德国人、日本人或俄国人(沙皇时代)做的规划,街区都比较能够与国际并轨。例如:上海、大连、青岛、长春和哈尔滨等城市。
长久之计,如何改进?首先,我国人口占世界1/5,但人均石油资源只占世界11%。绝对不该发展小汽车!梁从戒先生的那句名言:“要解决北京市的交通拥挤有三个办法:第一是轨道交通!第二是轨道交通!第三还是轨道交通! 他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首席交通专家!
北京市交委在2010年时指出:北京的二、三、四环路加在一起,可以容纳22万汽车,但是北京已有480万辆车,只要100辆车中有8辆上路就会完全堵死。另北京台报导:一家为政府调研的咨询公司指出:目前由于堵车北京市民浪费的时间,如果用平均每月263元的话;1800万人每月损失约48亿元;每年损失576亿元人民币。这还没有计算堵车浪费的汽油以及因此造成的二氧化碳的严重的环境污染。